3月中旬,在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肃亿镍集团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批批低温锂离子电池正加紧下线。这些搭载了18项核心专利的电池产品,即将发往东北新能源汽车企业。“过去,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差是行业痛点。现在,我们的技术不仅填补了省内空白,还打开了北方市场!”甘肃亿镍集团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研发主管范进雷自豪地说。

金拓锂电的突破,是金昌市以知识产权驱动产业升级的缩影。“十四五”以来,这座“祖国镍都”锚定打造“2+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将知识产权作为转型发展的“金钥匙”,走出了一条从专利创造到产业增效、从技术突破到消费帮扶的创新发展之路。
破局
从“技术痛点”到“创新支点”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金昌曾面临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困境。2023年,金昌市市场监管局调研发现,本地新能源企业普遍受困于锂电池低温性能差、安全性不足等技术难题。如何破解?答案指向高价值专利的创造与转化。
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转型颇具代表性。在金昌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下,企业组建60人研发团队,联合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攻克“车用低温锂离子电池制造关键技术”。通过优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配方和工艺方案,成功解决-25℃下电池无法稳定充放电的行业难题,申报专利38项,授权18项。相关技术落地后,企业营收突破1.04亿元,产品打入北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75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7.45件,指导完成盘活入库工作,系统累计推送存量专利82件,完成盘点82件,完成进度100%,省局通报排名在全省前列,目前已实现专利转化5件。全市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甘肃省专利奖22项;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被确定为全省专利产业化典型案例。
护航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生态”
知识产权的价值释放,离不开政策、金融、服务的全方位支撑。金昌市打出“组合拳”,构建起覆盖创造、转化、保护全链条的生态体系。
政策先行,激活创新动能。市委市政府将知识产权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出台《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对专利转化企业最高奖补50万元。针对高校“沉睡专利”,推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专利转化收益反哺科研”机制,82件存量专利盘活率达100%,5件专利实现产业化。

金融活水,浇灌创新土壤。2024年,金昌科技支行为金昌泵鑫旺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办理全省首单“专利+商标”混合质押融资102万元,破解轻资产企业贷款难题。截至目前,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达902万元,质押专利19件。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市分公司同步推出12种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为企业创新风险“兜底”。
服务提质,打通“最后一公里”。金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多部门组建知识产权服务队,深入园区开展“入园惠企”行动,举办对接会、培训会30余场,发放政策手册5000余份。金川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专利奖励机制,一线员工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可获3000元奖励,全员创新热情高涨。
增效
从“专利书架”到“产业货架”
走进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赋能产业的效应随处可见:镍铜钴新材料企业利用12项绿色冶金专利,将矿产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8%;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依托3件地理标志商标,“永昌胡萝卜”“金川红辣椒”溢价超20%……专利“纸变钱”的故事不断上演。

在新能源赛道,知识产权的“链式效应”尤为显著。金拓锂电的低温电池专利,吸引上下游6家企业落户金昌,形成从锂盐提取到电池组装的完整产业链;甘肃亿镍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累计孵化专利技术12项,带动园区年产值增长15%。
专利不仅是技术护城河,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全市65家专精特新企业中,90%已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专利密集型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金昌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53件,位居全省第二,知识产权的“含金量”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含绿量”“含新量”。
展望
从“创新高地”到“民生福祉”
知识产权的价值,最终要落脚于惠民利企。在金昌,这一理念正通过消费帮扶与产业融合生动实践。
2025年初,永昌县东寨镇的万亩胡萝卜基地迎来丰收。依托“永昌胡萝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地企业与盒马鲜生签订年供货协议,带动2000户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金昌市市场监管局同步推进“专利+地标”双轮驱动,推动特色农产品通过技术升级、品牌增值走向全国市场。

让创新成果既能在实验室开花,也能在生产线结果,更能为老百姓增收。从“专利之果”到“产业之林”,金昌的转型之路印证了一个道理:资源会有用完时,但创新的动能无穷尽。通过知识产权这根“金线”,技术突破、产业升级、消费帮扶被串联成高质量发展的“珍珠链”。在金昌,专利不是锁在柜中的证书,而是驱动城市焕新的引擎,更是书写民生幸福的笔墨。未来,这座西部小城的创新故事,值得期待。(图片均为资料图)
记者:张可乐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柴纳敏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相关文章:
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国电信工业产业研究院(佛山)在南海揭牌成立04-27
让知识产权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金钥匙”——金昌市从“专利之果”到“产业之林”的探索实践04-27
产值2000万元!靖西燕窝果喜获丰收04-27
协和双语学校、数字天地健康驿站……浦东北蔡发布营商环境8.0PLUS04-27
宏辉果蔬净利创上市新低!食用油收入锐减四成,应收账款攀升至7亿元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