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纵横全媒体】
作为商用领域新能源化技术路径之一,醇氢电动适合于商用的主要工况和环境,不仅有望成为中国道路运输中绿色能源转型有效解决方案,也为绿色航运、矿山和电力打开了全新的动力系统新思路。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醇氢电动技术凭借其在保障能源安全、实现深度降碳以及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综合潜力,正日益受到交通能源领域的重视。在7月10日~12日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醇氢电动首次以主题论坛的形式亮相,题为“醇氢电动新引擎,产业共赢新生态——中国甲醇汽车产业生态创新与发展之路”。论坛通过系统梳理甲醇汽车在商用车和城市交通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成果与经验,就优化“制备-储运-应用”全产业链条,提升整体效率与效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为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破局创新建言献策,也让业内外对醇氢电动技术拥有了更深和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党委书记严健明,工信部甲醇汽车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姚春德,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天津滨海新区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欣,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郭磊,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宋兆桓和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赵凯等出席论坛,通过全方位的分享沟通和务实对话,共同剖析了醇氢电动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担任主持人。
与会嘉宾达成共识:无论是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还是站在商用车节能减碳的立场,醇氢电动技术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广阔,有望为我国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贡献更大力量。
构建多元新能源格局,
更快实现“双碳”目标
正如叶盛基所言,汽车产业正向着更绿色的方向发展,低碳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中国汽车产业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多元的技术,特别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尤其需要不同的技术和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要。其中,甲醇汽车以及醇氢电动技术已崭露头角,不仅承载着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更肩负着能源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责任,有望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好发展的新引擎。
在严健明看来,探讨甲醇汽车产业生态的创新与发展之路,不仅是对“双碳”目标、绿色转型的积极响应,更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多元新能源格局的重要实践。“当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已进入加速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新能源技术实践者,正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引领绿色交通变革。甲醇燃料以其来源广泛、制备清洁、应用高效的特点,成为破解能源安全、降碳增效与用户增收‘三重命题’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在商用车、城市交通等场景中,醇氢电动技术已展现出规模化落地的巨大潜力。”严健明强调,醇氢电动不仅是技术路线的创新,更是能源体系、产业生态乃至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安亭愿成为技术突破的试验场、模式创新的孵化器和全球合作的连接点,接下来将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依托上海新能源汽车检测平台,支持甲醇燃料技术验证与标准制定;开放城市交通、物流配送等场景,加速商业化示范项目落地;优化政策服务,吸引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顶尖人才入驻安亭,打造醇氢电动技术的创新策源地。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党委书记严健明
作为在甲醇汽车领域长期深耕的专家,姚春德详细介绍了甲醇燃料的四项优点,包括含碳量低,燃烧非常清洁、常温常压下是液体,运输存储非常方便、来源广泛,能够生产甲醇的资源非常丰富以及分布广泛,产量很大等。姚春德表示,去年我国甲醇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1亿吨,和每年的汽油已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具备了在规模上替代石油产品的能力。“更可喜的是,我国绿色甲醇发展速度非常快。”姚春德认为,甲醇燃料具有制、储、运、用等方面优势,使用安全,并已经在商用车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工信部甲醇汽车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姚春德
具体到汽车行业而言,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醇氢电动技术已经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与竞争力。“尽管商用车在汽车整体的保有量中占比不到一成,却贡献了超过一半的碳排放量。再加上商用车的应用场景多,因此目前的电动化转型相对乘用车而言比较困难。”方海峰直言,以氢燃料电池技术为例,这几年的示范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也推广了一定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但在氢能供应方面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甲醇汽车的减碳潜力、经济性、技术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适合成为商用汽车的重要低碳转型路线之一。场景拓展方面,醇、氢电动汽车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
共建醇氢新生态,
同创产业新时代
作为全球甲醇生态引领者、碳中和推进者之一,吉利集团始终秉承着“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的理念,在甲醇领域耕耘二十多年,实现了醇氢电动汽车从小批量试点运行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跨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路径。
据郭磊介绍,经过二十多年持续研发投入和产业化的推进,目前甲醇燃料在腐蚀、溶胀、低温、高效燃烧等众多行业难题可以说已经完全攻克,甲醇动力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也得到了全面的产业化落地和充分的行业验证,吉利正带领行业全方位进入绿色燃料发展的新阶段。“截至目前,我们已投入运营超5万辆甲醇汽车、累计运营里程超过230亿公里,最长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50万公里。”郭磊表示,如今,基于绿色成熟甲醇动力系统,吉利又成功开发出醇氢电动动力构型。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郭磊
据了解,相比纯电动技术路线,醇氢电动技术不仅解决了里程焦虑、整备质量超标等痼疾,同时还提高了装载量,降低了整车采购成本。郭磊提出,由于甲醇燃料的运行温度区间为-97°C~64.7°C,因此非常适合商用领域,无论是道路还是非道路状况,几乎所有的工况和所有环境都能使用。与此同时,由于甲醇燃料天生含氧,因此可以做到在3000米海拔的高度上,动力依然不衰减。更值得一提的是,甲醇燃料可以在光照、水体下快速进行分解,因此在减少环境污染性方面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郭磊表示,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具有很强的生产资料属性,因此在深度电动化方面面临不少痛点和短板。作为新能源商用车头部企业之一,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基于全栈自研的醇氢能源+电动技术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动力解决方案——醇氢电动。据悉,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开发了从多功能商用车LCV,到卡车,再到小微卡、轻卡以及中重卡的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底盘专用车产品,覆盖快递快运、市政环卫、城市建设、冷链物流、移动补能、城市客运、公务用车等多个场景,均能给用户带来超高经济性收益。

郭磊表示,作为商用领域新能源化技术路径之一,醇氢电动适合于商用的主要工况和环境,不仅有望成为中国道路运输中绿色能源转型有效解决方案,也为绿色航运、矿山和电力打开了全新的动力系统新思路。
醇氢电动在电动化基础上,把甲醇燃料和甲醇发动机作为能量的储存和转化的单元,充分发挥了甲醇液体能源能量密度高、补能便捷、安全可靠等优势,是电动化的升级。作为在醇氢电动技术领域的另一位重要实践者,王欣在论坛上分享了一系列数据与成果:据统计,每台醇氢电动公交车较柴油车辆单台每年节省燃油费用大约6万元,滨海公交自2023年11月首次使用醇氢电动公交车以来,已累计投入使用586台,年运营约129万车次,年运营里程约2700万公里,年间甲醇加注量约1300万升,年燃料成本减少了3000万元左右,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其次,醇氢电动公交车单次加注燃料的时间为7~10分钟,对比纯电车辆最快一个小时的充电时间,补能效率提升了83%;再次,醇氢电动汽车的加注站选址相对灵活,滨海公交集团在5个公交场站共建设5座20立方米的甲醇撬装站,单日服务公交车辆超过100台;最后,滨海公交586台远程醇氢汽车累计甲醇加注量约6615吨,共替代柴油3042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达到了661.5吨。“天津滨海新区的实践表明,这一技术不仅能够破解行业痛点,更能创造经济与环境的双重价值。”王欣总结道。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欣
各方携手并进,
铸就美好未来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合作。在醇氢迎来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全行业坚持长期主义,加强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共同谋划醇氢电动生态的长远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醇氢电动生态联盟也在此次主题论坛上正式成立,形成了覆盖行业协会及机构、高校科研、核心供应商、能源保障、产品应用以及权威媒体的产业链合作伙伴,在能源替代、先进装备、基础建设、标准制定、科普宣传等领域全面推广醇氢电动的生态,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健康发展。

醇氢电动生态联盟成立
共识已成,但任重道远。叶盛基在论坛上发布《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5)》时直言,相较于中国汽车的整体电动化进程,商用车相对慢一些,碳排放也已经成为了商用车升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挑战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
宋兆桓在圆桌对话环节中提出,比如最近大家都说到汽车行业所谓的“产能过剩”,这是当下的产品和生产力不能满足更进一步用户需求所带来的困扰,一定要为用户提供更创新、更环保、更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远程商用车作为链主有这样的使命,愿意参与能源革命,携手上下游,携手所有的生态伙伴持续付出努力。
赵凯认为,解决甲醇能源属性认定的问题至关重要。他提出,《能源法》已经确定了氢能的能源属性,甲醇燃料也应出台适用于全国的加注站管理办法。他相信,甲醇燃料本身其实不需要更多其他的政策,只要能市场准入政策放宽,以其清洁、成本和规模等方面的众多优势,自然就会形成良性发展的生态圈。

圆桌对话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甲醇汽车以及醇氢电动技术方面,中央和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从2024年8月到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各部委密集发布了支持全行业绿色转型的多项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甲醇站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出台50多个支持甲醇汽车推广应用的省部级和地市级的相关政策与举措。其中,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在2025年5月16日联合印发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提出,明确要“加快推动绿醇新能源船舶推广应用”。随着一系列支持醇氢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涵盖车辆购置补贴、运营补贴以及甲醇加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为醇氢电动汽车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发展甲醇经济也与我国能源禀赋以及发展方向高度一致。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正向多元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绿色甲醇制备在解决我国碳消纳的同时充分发挥甲醇风光电最佳载体的优势,将不稳定、难以上网的绿电通过液态能源储存,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发展甲醇经济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有望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长点,而醇氢汽车也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下从低碳走向净零碳,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并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潮流。
可以看到,甲醇汽车以及醇氢电动技术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能,已经得到了全面验证,并完成了从理论走向实际的复杂过程。有理由相信,通过此次论坛的举行,全行业各方都将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明确前进方向、坚定合作信心,伴随着汽车产业持续向低碳化方向迈进,各环节痛点与堵点的逐步解决,甲醇和醇氢电动汽车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商业车的节能减碳和国家能源安全与转型贡献更多力量,从而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早日达成。
本文来自【汽车纵横全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量子力学诞生百年,我国正迎来加速突破07-12
关铁笼、剁手指…缅北白家罪行画面曝光07-11
“前店后厂”模式加速:北京房山绿色能源与新材料企业崛起07-08
AI构建终身学习生态,大模型重塑教育教学07-06
英特尔断臂求生,芯片设计核心岗位被裁,汽车业务全线撤退06-30
以旧换新政策显成效 报废汽车回收量攀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