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市农业农村局_三农快递】
春日的石龙,草青树绿,繁花似锦,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一款当季“顶流”莞味小食正悄然上市,它,就是艾角。

「艾」的滋味萦绕着每代人
在石龙,每逢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吃艾角,也有不少人会亲手制作艾角。这不仅是清明节的传统,还因艾草具有祛湿解毒、补气血、温经脉等功效,因此备受注重养生的东莞人青睐。
临近清明时节,小编来到石龙镇西湖村向村民银姐学习制作艾角。

一大早,银姐便将新鲜艾草洗净,用搅拌机将艾草打碎,再用电饭煲把艾草泥和红方糖煮开后,加入糯米粉搅拌均匀,再放入蒸笼将粉皮蒸熟。
艾角口味丰富,甜的是花生芝麻馅,咸甜的是眉豆馅,咸的则是菜脯馅,组成“甜咸永动机”。

银姐透露馅料美味的“秘诀”,花生芝麻馅要添加食用油搅拌才不至于蒸熟后内馅干巴,眉豆馅要混合爆炒后的沙姜增添风味,而菜脯馅采用芥兰头、胡萝卜、腊肠、瘦肉、虾仁等食材,翻炒几下便香气十足。
粉皮出锅后反复揉搓、挤压和延展,揉成粉团,再捏成一个一个剂子,揉圆后稍稍压扁,用拇指和手掌将粉皮按压成碗状,舀一两勺馅料倒入其中。

以巧劲捏出漂亮的花边,一个个“肚子”圆滚滚的艾角便制作出来了。
再放入蒸锅蒸十多分钟。当锅盖掀开,一盘盘油绿如玉、馅心饱满的艾角就出炉了。
趁热咬上一口,丰富馅料与软糯有嚼劲的艾粉皮搭配相宜、口感软糯、香甜不腻,令人陶醉,满满春天的气息。
除了制作、品尝艾角,东莞人过清明还有什么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近年来,绿色祭扫、文明祭扫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推崇,如今,很多人通过一束鲜花、一个鞠躬寄托哀思,也有的人在网上献花、点烛、填写祈福卡,以此祭拜祖先、缅怀英烈。
踏青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在石龙,可以来一场家附近的Park Walk,出门拥抱大自然、快速充电。
荡秋千、放风筝
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千节”。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祛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同时,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清明节期间,大家不妨到户外荡秋千、放风筝,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春日凉风中享受休闲好时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传承红色基因,潍坊市清明主题活动在庄龙甲故居广场举行04-03
缅怀英烈铸忠魂 重庆云阳公安开展清明节主题党日活动04-03
清明将至 缅怀先烈(3)04-03
【网络中国节·清明】“倡文明祭扫 树文明新风”——民乐县县府街社区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活动04-03
好评中国丨梨花风起,在爱与告慰中前行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