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黑灯工厂”——济南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臂在有序运转,24小时无人化生产。车间外,国网济南供电公司员工马佰超正在协助企业定期检查配电室设备,保障企业用电安全稳定。

供电员工在济南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向客户了解用电需求。(本报通讯员何延海 摄)
2021年4月25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级起步区。四年来,这里逐步发展为改革先行区、创新示范区与绿色产业高地。为服务区域发展,2022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批准设立济南供电公司起步区供电中心,用户从7.2万户增至10.6万户。2024年,全区用电量达14.8亿千瓦时,同比增幅36%,折射出强劲发展势头。
“先行电”赋能重大项目落地“快进度”
4月9日,济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开展定期上门服务,咨询了解近期的生产计划和用电需求,并协助开展供用电设备“春检”,保障企业用电安心、放心。

供电员工正在利用无人机巡检比亚迪济南基地专用供电线路。(本报通讯员陈彬 摄)
比亚迪济南基地总投资150亿元,是起步区投资规模最大、示范引领最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平均一分半钟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全年产能突破36万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能突破1000万辆作出起步区贡献。2022年3月,在项目落地之初,国网济南供电公司就从济南市政府重点项目服务专班获取了项目主体、建设内容、用电需求等信息,组建“项目长+专业部门”跨专业办电服务专班,各相关专业部门携手,保障重点项目早日用电。
在该基地自建110千伏变电站施工期间,国网济南供电公司服务专班先后协同济南起步区管委会、项目建设单位等各方召开项目推进会12次,协调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工程量大、物料设备多、雨季施工难等问题。当年12月15日,这座客户变电站顺利送电,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截至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济南市单体用电量最大的用电客户。

供电员工与客户核对220千伏爱旭变电站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设备位置,为变电站送电做好准备。(本报通讯员何延海 摄)
对城市而言,产业是发展之基、是富民之源,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牵引器”和“动力源”。济南起步区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进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爱旭太阳能电池等6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192个项目入驻,总投资近5000亿元。通过大项目引领、大企业带动、大园区承载、大集群发展,起步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领跑全市。
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济南供电公司坚持起步区的“重大项目落在哪里、电网项目就建到哪里”,使电网建设与产业布局协同发展。“2021年以来,我们聚焦济南起步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建扩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座,增加变电总容量46万千伏安,起步区电网规模较2020年足足翻了一番。”济南供电公司起步区供电中心副主任李广福说。
起步区供电中心及时跟踪对接该区重点企业项目用电需求,通过组建专属服务团队、制订“一企一策”供电方案、建立政企联席会商机制等举措,累计服务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爱旭太阳能电池等69个省市级重点项目按期送电。同时,项目投运后,该中心积极为客户量身定制能效方案,指导企业降本增效,先后为起步区200余家企业提供“供电+能效”服务,截至目前已向起步区企业推送能效账单突破1万次,以优质服务护航起步区“加速”发展。
“满格电”保障跨河通道建设“加速度”
4月17日,在省级重大项目黄岗路穿黄隧道基坑内,“山河号”盾构机以每日16至18米的速度掘进,目前已顺利掘进突破2100米,完成总长度的60%,预计将于年底实现盾构段隧道贯通。建成后,跨越黄河南北两岸30分钟的车程将缩短为5分钟。
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工程全长约5755米,其中盾构段长约3290米,盾构采用长163米、重5200吨,直径相当于6层楼高的“山河号”盾构机作业,这是世界在建直径最大泥水平衡盾构机,也是一台“吞电巨兽”——306把合金刀具在高压电能的驱动下精准啃噬钙质结核,每推进1米就要消耗5500度电、日用电量超8万度。再加上辅助工程用电,该项目一天用电10万度。“山河号”盾构机掘进以来,即使在每月2次的检修时间也需要24小时不间断供电,配备的开挖仓伸缩摄像头等先进装备,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要求特别高。在掘进过程中一旦停电,可能导致泥水压力失衡,进而引发“掌子面”失稳,致使泥浆无法及时排出、堵塞管道,还可能导致监测设备失灵,进而加大发生意外的风险。

供电员工在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施工现场向客户了解用电需求,并向客户讲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本报通讯员葛剑飞 摄)
“济南供电公司的供电实力我们一百个放心!我们干过的济泺路穿黄隧道,建设了1000多天,供电一秒都没有停过。这次黄岗路项目也没问题!”中铁十四局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部项目副经理赵大博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的设备即使检修时不向前掘进了,也需要每隔3-5个小时空转几分钟,以保证泥水压力平衡,电真是一刻都不能停。除了供电线路的双保险,我们还有16台300千瓦的应急发电机。”
在该项目用电申请阶段,国网济南供电公司“主动服务、靠上服务”,开展多专业现场联合办公,该项目报装容量3.3万千伏安,由4条10千伏线路组成两套高压系统供电,确保了项目供电的“双保险”。100天迁改配变台区6个、架空线路1000余米,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强的“先行电”。线路投运后,通过“人工+机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项目供电线路的巡视频次,将原先的每七天一巡加密为两天一巡,全力确保电力不间断供应。
让黄河“动起来”,沿河“通起来”。近年来,济南市重点布局推进跨黄通道建设,2024年随着黄河大桥复线桥、齐鲁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起步区目前已有11处桥隧投入使用。守护黄河安澜,国网济南供电公司主动联系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提供临时施工用电接入服务,并根据施工进度,适时调整供电方案,确保电力供应与施工需求无缝对接。同时,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收集用电需求,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用电安全隐患,以实际行动保障路桥隧道“加速通”。截至目前,国网济南供电公司累计完成29个重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送电工作,共计报装容量12万千伏安。
“舒心电”护航绿色低碳出行“便利度”
4月6日,清明节假日最后一天,在山东济南绕城高速崔寨出入口1公里处的起步区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内,一台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正自动前往停车位为新能源车进行充电。车主房玉表示:“有了这个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就不用去排队等充电桩了,在停车位上就能实现自动充电,出行高峰期能节省不少时间。”
近年来,济南市迎来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期,汇集了中国重汽、比亚迪、吉利等龙头骨干企业,越来越多的市民购买新能源车,居民公共充电需求日益增多。国网济南供电公司将保障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作为服务民生用电的重点工作,精心规划、多点布局,全面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生态圈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建设投运了公交、公共、高速、专用等各型充电站348座,投运充电终端超过3766个,实现了济南地区充电设施的全行业覆盖。

供电员工在济南起步区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向前来充电的新能源汽车车主讲解充电注意事项及相关优惠政策。(本报通讯员葛剑飞 摄)
济南起步区作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2024年7月,国网济南供电公司在此建成投运了国内首座全要素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一经建成,就以其要素全、功能强、位置优等特点,为济南起步区提供着澎湃动能。
“我的车是比亚迪的元plus,一般用站里商业快充区的充电桩,40分钟就能充满,听说站西南侧车网互动区那个液冷超充桩还快,不到10分钟就能充满呢!”来起步区示范站充电的新能源车主任鹏说道。
起步区示范站共设置123个充换电车位、104台充电桩,并配备国内场景最丰富的移动充电设备群,可满足多种车辆充换电需求。其中液冷超充桩是这座起步区充换电示范站的特色,它采用国内单套功率最高的全液冷超充系统,10分钟充电超100度,真正能实现“咖啡时间,满电出行”。
截至目前,已有1160辆车辆在该站放电,累计放电量约2万度。该站聚合了“光、储、充、放、换、保、检、车、巡”9种要素,供站内办公用电,从而实现零碳运行目标。该站还是国内最先落地应用的储能式换电站,提供换电服务之余,备用动力电池还可作为储能用于示范站内电量平衡,实现了换电、储能“双收益”。
据悉,自运营以来,示范站日均服务电动汽车265辆次、日均充电量8108千瓦时,单日最大服务车辆465辆次、单日峰值充电量达1.5万千瓦时。结合山东“三公里”充电半径要求,远期预计日服务车辆790辆次,能满足周边3.6万辆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
“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如果把起步区“三步走”建设发展时序看作一场接力赛,今年就是第一棒交接前的关键期。在这条冲刺之路上,国网济南供电公司积极融入发展大局,以高标准的电网规划、高质量的供电服务,为鹊华新区、黄河新城高质量“起步”与“加速”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相关文章:
果然视频|黄昏时分黑云滚滚04-19
财经观察丨重磅!“宁王”加码布局青岛,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04-19
开拓工业级无人机新蓝海04-19
久 治 3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04-19
百万投资荒山遇"通行困局" 后续:政府牵头提出三套解决方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