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芬奇Xi手术系统。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
来赶科技大集,4月26日-28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飞的汽车、能做实验的“机器化学家”……这些新鲜的、前沿的“黑科技”,现场亮相。
汽车带你“飞”
汽车“长”出了“翅膀”,在科交会的科技引领展区,一辆装载着桨翼的汽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清华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它能够实现“陆空两栖”。
据了解,该飞行汽车融合了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控制”架构,可进行智能化驾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800公斤,起飞后速度为25米/秒,可连续飞行20分钟。
“我们做的是前瞻性研发,它主要解决的是未来城市环境中立体交通拥堵问题。整体思路是以陆地行驶为主,空中飞行为辅,所以机体设计上还是适应了城市道路需要。”清华猛狮智能飞行汽车项目市场总监董一帆表示,当前低空经济的发展窗口已经打开,飞行汽车是对低空飞行技术路线的一种探索,同时为汽车行业第三次技术革新提供兑现思路。
工业无人机领域标杆产品“CW-10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可远程一键启动无人机的国内首个5G网联版自动方舱“天驿方舱”、合翼航空带来的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科交会现场,多款低空领域展品,携带着关于未来的科技畅想。
机器人“当家”
机器人也能做实验、搞研究。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成果板块,一台自带工作台的双臂机器人——“机器化学家”小临,正在手拿烧杯开展实验。
能够一次性阅读上万篇文献,计算出实验路径,并开展实验,这是全球首个集阅读文献、设计实验、自主优化等功能于一体,覆盖化学品开发全流程的机器化学家平台。
从数百万种材料的可能组合中找到最优解,科研人员也许一生都做不完,有了机器化学家,可能只需要一两周时间。当前,“机器化学家”已广泛应用于高熵材料、能源催化剂、发光分子等领域并提升创制效率100倍以上。
机器人不仅走进了实验室,还走进了手术室。
由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带来的达芬奇Xi手术系统,作为“医疗助手”,可协助医生在外科手术领域实现微创处理。
达芬奇Xi手术系统主要由医生控制台、患者手术平台和影像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医生坐在控制台前,便可操纵机械臂和内窥镜运动,完成抓取、切割、缝合等操作。
据了解,当前,该手术系统已有450余台进驻各省、市级医院,安徽范围内,已应用医院有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蚌埠、芜湖等多地医院。
科技为产业“加油”
“这是我们刚刚发布的‘AI+水泥建材大模型’。”在现场,华为相关工作人员洪宇飞表示。
4月23日,海螺集团携手华为发布“AI+水泥建材大模型”,这是建材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目前,该大模型依托海量水泥工业数据以及行业知识积累,已应用在质量管控、生产优化、装备管理、安全生产、智能问答5类40余个场景。
AI走进细分领域,赋能千行百业,科交会展现了最生动的图谱。现场,华为还展示了水利智能体架构、低空经济业务全景等。科大讯飞也携AI“+教育”“+医疗”“+虚拟人”等案例亮相现场。
此外,全球首台台式冷镜电子显微镜也亮相科交会。“像手机芯片、冲锋衣表面的涂层材料等等,都可以通过这台显微镜进行观测研究。”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相较于传统的需要占据半个房间的立式冷镜电子显微镜,这台国产的台式显微镜更小、更便携,适应于多场景。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张玉莲/文 张雨瑶/摄
延伸阅读——
科交会当“红娘” 牵线科技与产业
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的盛会,本届科交会以成果展示为核心、以转化交易为落点,总布展面积2万平方米,包含科技引领、产业创新、“双招双引”路演对接等6个展示对接区。
从新能源汽车到航空器,从全息交互到新材料,本届科交会汇聚了2578件科技创新成果。
作为科技展示的舞台和产业对接的平台,本届科交会参展单位达1501家,其中企业788家,科研团队155个,重点园区30家。
充分展现平台服务和创新生态。除前沿科技外,科交会还重点展示了我省承接成果落地转化政策、园区、人才、平台、金融等支撑要素保障能力,集中展示了安徽新兴产业“双招双引”重大成果和省外目标招引项目。
让全国科技成果同台展示,为科技和产业牵线,科交会当“红娘”,“有含量”的科技将进一步赋能“有需求”的产业。
来源: 合肥晚报
相关文章:
上海车展 | 腾势首款概念跑车震撼首秀,全球首搭云辇M、线控转向系统04-23
雄安新区:发力新赛道,低空经济展翅飞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