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温下的守护!青岛救助服务中心为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送清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08:4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雅洁 通讯员 刘欣雨

7月4日,青岛市区最高气温达33℃,沿海区域湿度超90%,体感温度直逼35℃。青岛市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内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37℃,局部区域达40℃。面对这样的高温天气,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启动极端天气应急预案,通过“街面巡查+物资保障+科技赋能”三位一体模式,为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筑起安全防线。

自7月1日青岛市多区市高温预警发布以来,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组建9支救助行动组,配备便携式急救包、防暑药品及食品,每日三次对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废弃厂房等重点区域展开拉网式排查。7月4日中午,救助行动组在辽宁路地铁站入口处发现一名露宿人员,其因长期高温暴露出现脱水症状。工作人员立即为其提供藿香正气水、矿泉水,并通过移动救助车将其转移至中心。

“我们采用‘错峰巡查’机制,选择正午高温、暴雨、台风等时段,重点增加凌晨至清晨的巡查频次。”救助服务中心负责人王玉清介绍,7月1日至4日,中心累计出动巡查人员32人次,发现并救助流浪人员35人,发放矿泉水、饼干等物资30余份。

在传统巡查基础上,救助服务中心引入“利用流浪乞讨人员AI识别”系统,通过智能监控摄像头及大数据分析,实现重点区域实时预警。7月2日,系统自动识别出李沧区某高架桥下有异常人员聚集,中心工作人员15分钟内抵达现场,发现5名务工人员因工地停工滞留。科技手段让救助更精准、更高效。据了解,7月以来,智能设备已协助发现7起潜在风险事件,救助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

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还创新“清凉包”内容,除常规物资外,增加小扇子、清凉油、仁丹等实用物品。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人员,工作人员采用“跟踪服务”模式,每日定时回访并补充物资。

目前,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的救助体系,未来将推广至全市10个区市。此次专项行动不仅应对当前高温,更推动救助服务常态化。明确高温、暴雨、台风等场景的响应标准;建立“流浪人员健康档案”,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员实施重点监护;与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确保突发疾病人员30分钟内送医。中心将持续完善“物质+服务+科技”的救助模式,开展好这场高温下的生命守护行动。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

高温下的守护!青岛救助服务中心为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送清凉07-05

知名男演员自曝一天内遭遇两次诈骗!07-04

首都机场:对安检查验的不合规充电宝提供邮寄或暂存服务07-03

三伏天需警惕五大“高温刺客”,这些疾病信号别硬扛!07-02

私装防盗网不可取07-01

人民网评:课间“微改革”,破解难题还需转变观念06-27

山西一公司涉嫌利用智障人员劳动!警方通报:解救3人,1人被控制06-26

湖南一饭店只招聘35岁以上员工,已有上千求职者报名 店主回应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