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音里的时光隧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4:23:00    

我平时喜欢看一些古典小说,常常寻觅一本又一本。在某一天,我遇见了《醒世姻缘传》,这是一本让我读着读着就感到诧异的文章,那些字词好熟悉,像是藏在记忆深处,等等,这不是童年时的乡语吗?那些“头口”“攮颡”“扎煞”等词汇仿佛扑面而来,瞬间将我这个离乡近二十年的山东人拽回童年的村头巷尾。

这部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百万字巨著,以鲁中方言为骨血,将市井百态、人情世故泼辣地铺陈纸上。书中如“鸡力谷碌”(形容慌乱)“鬼头蛤蟆眼”(形容相貌滑稽)等俚语,至今仍活跃在泰安、济南一带的乡音中。这些词汇不仅是语言的活化石,更像是一把钥匙,解开了我被城市生活尘封的乡土记忆。

“挨次种完了棉花蜀秫、黍稷谷粱,种了秧,已是四月半后天气;又忙劫劫打草苫、拧绳索,收拾割麦”,书中第二十三回、二十四回中描写的明水镇风土人情,仿佛让我看见了乡亲们在麦田里的背影,听见打谷场上连枷敲击的节奏,还有奶奶纳鞋底时哼唱的童谣,爷爷在大槐树下拉二胡的音调。

那些久违的乡音不再仅仅是书中的语言符号,更像是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唤醒了沉睡在我脑海里的乡土悸动。

从晁家的武城县到狄家的明水镇,小说仿佛以山东方言为经纬,在我面前织就了一幅齐鲁大地的人文地图,而泼辣恣肆的方言书写,也像鲁菜中的葱烧海参,唤醒了我的味觉记忆,粗犷中见精致,市井里藏玄机。

然而,方言的在地性也带来传播的困境。书中“麻蚍”(水蛭)曾经被误注为“大蚂蚁”,“和包鸡子”(荷包蛋)被曲解为“水泡鸡蛋”,这种误解恰似长期在外的游子返乡时遭遇的“水土不服”,需要适应一两天才可以身心贴切地在家乡怀抱中畅游。

胡适曾言此书是“十七世纪中国社会的写生”,但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部用方言镌刻的《山东风土记》。当素姐用“二不棱登”骂狄希陈时,当晁夫人以“撕挠账”调解家族纠纷时,那些被普通话规训的舌头,终于寻回了语言的故乡,而书中的那些俚语也像在提醒我们:失去方言,便割裂了人与乡土的血脉。

合上书页,窗外的霓虹与书中的油灯在记忆中重叠。作为游子,我深知方言终将在我的生活中渐去渐远,但《醒世姻缘传》的存在,仿佛让乡音得以在文学中永生。它不仅是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更像是一封用山东方言写就的家书——穿越四百年光阴,告诉每一个离乡的齐鲁儿女:“莫道故土远,乡音即归途。”(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吴倩倩)

相关文章:

热潮涌动 山东文旅解锁春日出游“流量密码”04-12

2024年山东玻纤出现亏损 欲加大研发投入延长产业链“提质增效”04-12

14人!临沂国企招聘!04-12

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04-11

记者手记|乡音混搭硬核科技,菏泽藏着多少惊喜04-11

乡音里的时光隧道04-10

中国男排首期集训开启 耿鑫王径一期待取得进步04-09

长图壹站|“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即将启程,一起来体验齐鲁大地的万种风情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