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万红 通讯员 聂金锋
仲春时节,走进豫西伏牛山腹地的卢氏县,漫山遍野的连翘花竞相绽放,金黄的花海随风起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山坡上,种植户张双军正与县农技专家核对今年的连翘长势;产业园内,工人们将一袋袋连翘叶送入全自动生产线;电商直播间里,“连翘大王”张双军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咱们卢氏连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热败火效果一流……”

这幅生机勃勃的图景背后,是卢氏县近年来围绕连翘产业打出的一套“组合拳”。从“藏在深山无人识”到“链动三产富万家”,连翘产业的蝶变之路,凝聚着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市场开拓的多维创新。
规模化种植:从“零敲碎打”到“漫山金甲”
“以前种连翘全靠运气,现在订单直接送到家门口!”在横涧乡代家村连翘种植基地,金宏连翘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牛金会拿着与药企签订的收购协议感慨道。卢氏县出台了《连翘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通过“财政补贴+订单农业”模式,对连片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每亩补贴500元,并与修正药业、同仁堂等企业签订5年保底收购协议,彻底打消了农户“种了卖不掉”的顾虑。
政策撬动下,连翘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30万亩猛增至2024年的100余万亩,覆盖全县18个乡镇,连翘产业带动全县12.6万农户增收,户均年收入增加1.2万元。
产业链延伸:从“论斤卖原料”到“精深加工赚溢价”
在卢氏县产业园区,瑞芝恒生物科技公司的生产线正将连翘叶转化为高纯度提取物。“过去农户只能卖青叶,每斤3元;现在我们加工成连翘茶、中药饮片,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公司总经理唐鹏指着提纯的连翘浓缩液介绍道。目前,卢氏已培育深加工企业23家,开发出连翘茶、保健品、化妆品等7大类50余种产品,上下游企业近100家,年综合产值达25亿元。
科技赋能更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机。在文峪乡张家村卢氏县连翘科研选育基地负责人宋成虎说:“我们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了“连翘智能管护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施肥方案,培育出了高产连翘品种“卢翘源3号”,盛果期亩产可达900斤(普通品种约200斤),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该中心占地41亩,含8个高标准阳光大棚,育苗总量500多万株,2023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品牌强链:从“深山野果”到“地标名片”
“地理标志就是金字招牌!”在郑州国际农博会上,卢氏连翘展位前人头攒动,工作人员手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书向客商推介:“我们的连翘果实中连翘苷含量超过药典标准2倍,深受药企欢迎。”通过连续举办 “中国连翘产业发展大会”,卢氏连翘品牌价值评估已达32亿元,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
电商新赛道同样风生水起。眼下正是连翘种苗移栽的黄金时段,卢氏县30余家连翘种苗销售商忙得不亦乐乎,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一派繁忙兴盛景象。“直播间家人们看,这是芽点饱满的高产连翘种苗!果实体积是一般品种的2倍……”在横涧乡 “连翘大王”张双军的直播间,连翘种苗单日销量突破1000单。
组织创新: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加入合作社后,收购价每斤高出市场价1元!”双龙湾镇连翘种植合作社的社员韩建武说。全县成立的83个连翘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种植标准、集中采购农资、对接大型药企,让农户议价能力显著提升。合作社还创新“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模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反哺种植端,2024年社员人均增收超8000元。
政策护航更为产业注入强心剂。县财政每年安排连翘产业发展基金,对连翘加工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支持。

文化赋能:从“经济作物”到“文旅IP”
连日来,卢氏县文峪乡望家山“连翘花海”游人如织。游客李女士举着连翘花环拍照:“没想到中药材也能这么美!”卢氏县深挖连翘“清热祛毒”的文化内涵,打造连翘花海观光、中医药研学、养生民宿等业态,建成3个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带动周边2000余农户吃上“生态饭”。
从“土疙瘩”变“金豆子”,卢氏连翘产业的崛起之路,是政府、企业、农户、科技四方合力的生动实践。通过持续推动连翘产业‘接二连三’,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卢氏样本”。如今,连翘不仅是卢氏人的“致富花”,更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山间摇曳的金色花海,正见证着这片土地从“靠山吃山”到“绿富同兴”的华丽转身。
相关文章:
洪城环境(600461)4月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707.21万元04-03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方案启动国际征集04-03
全新智己L6汽车全系搭载800V高压平台、双向18° 四轮转向04-03
东利机械:公司目前并未规划涉足机器人产业04-03
安庆通报四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