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珍贵手稿中感受抗战精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09:44:00    

观众在“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展览中参观。

本报见习记者 闫昕毓 摄

展览中展出的《小英雄雨来》手稿。 本报记者 蒲添 摄

9月6日,许多观众在周末选择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展览,从一页页珍贵的手稿中感受伟大抗战精神。展览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的珍贵手稿、书信、日记、报刊、图书版本为核心,通过“民族觉醒”“抗到底”“天地英雄”“为人类正义而战”“人间正道”5个单元,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历程,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肖禹江也趁着开学前的周末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各类作品的珍贵手稿能让我们更近距离地了解这段抗战历史,也可以让我们从全国文艺界的团结一致中感受‘拿笔杆代枪杆’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他兴奋地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记者走进位于中国现代文学馆A座一层的展厅内看到,许多与出版物、影视作品有关的珍贵手稿被展出。其中重点展出了投笔从戎作家阿垅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他亲身参加了1937年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写出《南京血祭》(原名《南京》),向世界揭发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但因种种原因,直到南京保卫战50年后的1987年,《南京》才从阿垅的遗稿中被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书名改为《南京血祭》,并于当年12月出版。如今,宁夏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对这部为南京之战雪耻的奇书进行出版。

展厅里,《血战台儿庄》《地道战》《1942》《南京!南京!》等近20部抗战经典影视作品片段,搭配管桦《小英雄雨来》手稿、徐光耀《小兵张嘎》手稿等实物,给观众呈现了战争结束后的经典回响与时代书写。据了解,曾任《救国报》随军记者的管桦创作的抗日题材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1948年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副刊上。20世纪50年代,在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的基础上,管桦经过精心构思并创作了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小英雄雨来》入选全国语文课本。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纷纷出版《小英雄雨来》。

此外,展览还展出有“东北作家群”作品,如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展现东北军民的英勇抵抗与文学力量;全套《抗战文艺》期刊首次完整展出,这套刊物自1938年5月4日创刊至1946年5月4日终刊,见证了抗战文艺的发展历程。展览还系统呈现了抗战时期延安、重庆、桂林、昆明、上海及港台6大区域的文艺创作成果,集中展出老舍《四世同堂》、王礼锡《笔征日记》等多部馆藏一级文物手稿,堪称抗战文艺的珍贵缩影。

“我看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公众号的推文后,就利用周末时间前来参观。在展览中我看到了在抗战时期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及环境,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走出展厅的观众杨旭媛向记者分享道。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告诉记者:“希望观众能从这一页页手稿的墨痕中回望真实历史,从先烈的奋斗中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砥砺爱国情怀,从抗战文艺的激情中汲取勇毅前行的力量。”

据悉,本次特展入选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推介名单。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8月31日。

相关文章:

从珍贵手稿中感受抗战精神09-09

共赏非遗服装服饰展演!“兰之云裳”中外非遗服饰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行09-08

财险业加速构建多元化保障体系09-08

辛芷蕾凭电影《日掛中天》获威尼斯影后09-07

易会满被查,其银行学校多名同学先期落马,详情披露:其8月29日左右被带走调查,几个家人也被一并带走09-06

“上海合作组织是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09-05

“中国远征军,就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远征军”09-04

歼20S震撼登场!中国歼击机家族编成两个楔队亮相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