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评论丨深圳“机器人谷”,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深度协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1:23:00    

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

近期,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举办。在这场长达21.0975公里的半马征程中,深圳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制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冲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

除此之外,在测试阶段,来自深圳的乐聚夸父机器人0失误和0换机完成了5公里的奔跑。在正式比赛阶段,乐聚夸父机器人也顺利完赛。

优必选和乐聚机器人等龙头公司的带动下,深圳渐渐孕育出了一个“机器人谷”。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机器人谷”成为了众多创新企业的聚集区,背靠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及中科院等知名学府,孕育了许多创业项目。

在人工智能浪潮铺天盖地的当下,机器人产业无疑是主角之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区域产业形态的跃迁与革新,区域新质生产力的打造和形成,需要以强有力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厚实底座。这背后,是对区域综合竞争实力的考验,是对决策智慧的考验,更是对“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机制的深度检验。

深圳“机器人谷”的快速成长,正是这种协同效应的生动写照。伴随着我国AI技术的快速追赶以及“算力平权”时代的开启,机器人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而深圳正成为推动机器人产业核心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并不断创新应用场景的先锋之一,是中国机器人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

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密不可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城市整体素质、功能设置以及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深圳凭借浓厚的创新氛围,成为机器人产业落地、生根、发芽、结果的热土,其背后离不开“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合力支撑。深圳凭借其独特的“六个90%”创新密码——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构建了市场驱动与政策引导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链。在这里,政府通过搭建技术平台、优化要素配置、精简办事流程、完善制度供给,为机器人相关企业的发展扫除了发展障碍,让企业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解决企业创新发展的后顾之忧。

目前,深圳已形成覆盖AI大模型、传感器、仿生灵巧手等全链条的产业生态,本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面对全球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竞争,深圳正从产业链优势下的“跟随快跑”向技术定义权下的“快步领跑”迈进。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新形态,产业新形态增厚供应链韧性,供应链韧性撬动带动实体经济更新改造,实体经济更新改造全面激发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的链条和逻辑,日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深圳“机器人谷”的示范效应正在进一步凸显。大疆、优必选、速腾聚创、乐聚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集聚于此,借助产业的集群效应,在全国范围内重新优化组合配置创新要素和资源,让深圳有了与“硅谷”相似的禀赋。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开放的人才政策、活跃的创投氛围和科技快速转化的能力,从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孵化器的“一站式”服务,持续助力机器人产业走稳“技术—商业”这关键一步,大幅降低跨越商业死亡谷“惊险一跃”的风险损失。

与此同时,站在全球竞争的角度审视,深圳机器人产业仍旧需要持续攻克核心零部件技术、高端人才储备、应用场景拓展等问题挑战。不过,有挑战也意味着有空间、有发展、有潜能。相信未来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平台搭建+成果转化+金融赋能+人才创新”的“雨林式”创新生态推动下,深圳的机器人产业还会不断攻坚克难,持续推动深圳的产业跃迁和区域经济能级提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评论丨深圳“机器人谷”,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深度协同04-23

一户一档高效解决涉税诉求问题,雄安新区给疏解企业建立税务“云档案”04-22

上海电气与上海国际集团共促产融创新发展04-22

提升服务 释放消费潜力 浙江东阳 小照片“拍”出大产业 横店旅拍火“出片”04-22

整治“内卷式”招商乱象04-21

兴业银行启动“四链”融合产融对接会首站 助力宁德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创新蝶变04-21

君山打造蔬菜集聚区,促产业“棚”勃发展04-21

莒南县道口镇:精细化管理服务促畜禽养殖产业清洁发展04-21